拓展就业工作渠道

期次:第36期       查看:84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医学高等院校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准确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特别是报告中有关“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章节的论述,对于我们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格局有着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一、要把握当前我国医学生面临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在社会就业形势总体严峻的情况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正在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2007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495万,首次突破了当年新增岗位(900万)总量的一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可见一斑。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今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整个就业重心下移。十七大报告中同时指出,要“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因此,加强医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务实的择业、就业观,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解决好“三农”问题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提高对医学生就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思维应变能力、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他们的就业及今后事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宁愿录用较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较强的毕业生,也不愿意要仅仅理论成绩优良,但临床操作技能较差、动手能力平平的毕业生;宁愿要善于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灵活人才,也不愿要死读书的“书呆子”;欢迎的是全面发展、谦虚谨慎的毕业生,不欢迎的是骄傲自大、发展不平衡的毕业生。为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全面发展并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要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中心内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主要包括政策指导、观念指导、心理指导、行为指导等几个方面。要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和地域取向,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特别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引导医学毕业生树立正确务实的择业、就业观。
  1、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就业观。没有国家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宏伟事业。个人的就业,首先要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自觉地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实现与报效祖国的完美结合。
  2、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就业观。广大农村基层、城镇社区迫切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医学生去发挥作用,那里有毕业生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快速成长的广阔空间。因此毕业生应确立基层意识,到农村、社区、基层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3、树立“行行能建功、处处可立业”的就业观。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下,医学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对自己和社会要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对就业对口性、就业单位、职业岗位的挑选要切合实际,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在不能做到专业对口就业的情况下,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工作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确定发展方向和重新选择新的就业岗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择业和就业。
  4、树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就业观。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有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同时,现在毕业生的就业方式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竞争和劳动者之间争取就业岗位的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每个毕业生都要做好参与竞争的思想准备,培养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精神,树立不怕艰苦、勇于创业的就业观念。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凸现出它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学校的自身建设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