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人才培养的战略思想

期次:第36期       查看:679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办学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是院系长期建设发展的经验总结。培养大学生创新理念,必须加强人才意识培养,激发创新能力提升,努力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一、把握特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思路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迫切需要按照创新本质要求,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找准制约创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理清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思路。
  一是要准确判断学生教育培养所处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呈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接班人,任重而道远,但是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宏观上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环境、开拓了空间。二是要清醒地看到制约出优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矛盾。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国家优秀人才队伍总量还很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够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还不够、精细化教育管理还有差距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存在为获得学历的功利性思想、叫苦怕累的懒惰性行为、学习的浮躁性情绪和胸无大志的短视性认识,导致从严管理和自我管理统一难、发现问题和有效应对防范难、教育手段和教育效果提升难、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难;培养机制存在培养目标和绩效考评机制缺严、教学相长和创新能力机制缺衡、内驱牵引和优胜劣汰机制缺项、激励创造和教育管理机制缺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在准确把握学生培养所处阶段性特征和清醒看到制约学生成才的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必须从深化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和大力提高学生能力着手,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树牢培养一流人才理念;盯住“质量第一”标准;打牢“素质能力”基础;处好“近期与远期、重点与一般、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抓住“组织能力建设、学术氛围营造、团队文化建设、‘一统三分’管理、安全服务保障”重点。
  二、深化教育,不断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是灵魂,创新是中华民族不竭的动力。培养出的学生质量高不高,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创新能力强不强。为此,必须从深化教育、提高认识、打牢思想基础入手,着重在强化学生“意识”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强化交叉融合意识。教育和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学科知识学习,不能仅专注于本专业、本学科,要广泛涉猎其它知识,厚积薄发,牢固树立“一名出色的大学生,必然是一个博学的智者,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的理念。培养广泛的学习学术交流氛围,是交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的有效途径。二是强化标新立异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民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因此,大学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消除阻碍人才培养的障碍,具备和掌握“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博大胸怀和学术自由原则。大学生要敢闯、敢冒、敢于挑战权威和书本,形成不同的思想碰撞,敢于标新立异,使创新的激情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
  三、凝聚力量,不断营造和谐环境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抓住和谐发展这个大局,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学术氛围营造。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制定学习活动的计划安排,使之形成制度。构建教学实验、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的活动平台,完善和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校内与校外学生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机制,下大力办好“学术论坛”、“老师讲坛”、“英语聚场”。
  二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就是按照学校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抓住学校大力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大好时机,以学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牵引,在充分挖掘具有学生核心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系文化建设的品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形成“活动经常、内容健康、参与热情、联系广泛”的群众文化,使之把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社科知识有机结合,达到健康身心、陶冶情操、培养特长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出优人才培养提供浓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三是加强安全服务保障。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保底工程、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到单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大局,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抓不放。要发挥安全员队伍和思想工作骨干队伍作用,过细人员思想和安全形势分析,严格安全稳定责任追究制的落实,突出重点人员、重点时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防范,尤其是要加强网络、涉密载体、对外交往、心理疾患、的教育管控,认真开展心理疏导和交心谈心等活动,真心诚意地解决实际困难,为广大学生安心尽心于学习和能力提高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确保实现问题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