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教授:求真务实的科室“带头人”

期次:第137期    作者:彭宽萍、刘欢   查看:264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是医院新时期发展中的一匹“黑马”。
  近年来,科室的诊疗技术不断更新,优秀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科室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科室诊疗量迅速提升,医疗服务业绩显著提高;科室逐渐构建起一支高层次、高学历、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神经内科的 “带头人”、共产党员———杨杰教授。
目的性:深入一线找问题,明确发展“空间”
  2017年,杨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挑战”———离开工作多年的单位,带着家人来到成都,受聘担任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初到科室,杨杰对于科室、人员及医疗情况都不了解,要如何带领神经内科乘风破浪,开辟新的发展之路,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也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杨杰刚到医院,就对医院情况,对科室发展特色、人员结构、诊疗技术现状等进行了详细 “摸排调查”。杨杰走近一线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心声,深入病房、门诊,与病患沟通交流,了解情况。
  杨杰发现,科室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瓶颈是管理没有理顺,医护人员凝聚力不足,发展相对滞后;人员结构完整,但高层次人才比重较低;科室常规诊疗技术众多,但优秀技术不突出;医护人员的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动力不足……发现了问题,杨杰决定带领科室团队,积极解决问题,寻求创新发展。
凝聚力:让科室医护人员成为“主人翁”
知之易,行之难。找到问题容易,但要着手解决,却比杨杰想象的更为艰难。杨杰首先要做的就是疏通一线医护人员思想,让大家劲儿往一块使。
  “我当时想:与其自己一个人绞尽脑汁想办法,不如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行动。”
  杨杰多次召开全体医护人员意见征集会,听取大家关于科室建设的意见。畅所欲言,让大家体会到了尊重,也认识到了科室的问题,大家伙渐渐明白了,科室要发展,每一个人都要做“主人翁”。
  经过多次意见征集和讨论,神经内科提出了“仁爱、精业、求实、创新”的八字发展理念。有人曾质疑:“杨主任,你提出这么高大上的理念,估计只能是个口号,怎么才能落实到具体工作呢?”面对质疑杨杰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医护人员的主人翁精神,会将这些理念一一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发展提供无穷动力。
  杨杰自己就是这样干的。他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不够,还要干一行精一行、专一行。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杨杰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磨砺自己的业务能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始终坚持不停门诊、不停查房。这种仁爱和务实,悄悄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科室服务质量迅速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发展力:外引和内培打造优秀人才队伍
科室发展,离不开一支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队伍。外引是一条路。在医院协助下,杨杰引进了2名博士,充实到队伍中。但杨杰更重视人才的内培,他经常督促业务能力较弱的同志不断提升业务技能;还想方设法为医护人员创造各种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开拓工作思维,拓展视野,激励大家向优秀者看起、学习;鼓励科室人员加强与周边兄弟单位的联系,共享资源。
  以科研和带教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杨杰众多治科策略之一。经过参加多次国际会议交流、大量查阅文献和密切结合临床实践,杨杰确立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联合学校的年轻博士,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在他的带动下,科室人员纷纷立足自己的工作基础,选取研究方向和领域,形成了良好的科研风气。
  “有了好的科研能力,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增强。”杨杰说。
  目前,神经内科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里,突破了科室发展瓶颈,2017年建立了成都医学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同年成为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2018年成为全国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单位,申报创建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牵头成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卒中学术专业委员会。
  不仅如此,作为大学附属医院,杨杰积极主动承担了教学见习、实习、临床教学等工作,在教学中提升业务能力,也在教学中,把自己所学所悟分享给求知若渴的学子们。在他带动下,科室人员带教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一分努力,一份收获。在学校与医院党委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下,杨杰及其团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让神经内科“仁爱、精业、求实、创新”的理念融入科室发展之中,一支优秀队伍渐渐形成,科室成为了医院发展的“排头兵”。
■文/图 彭宽萍 刘欢